Google Earth 簡介

0317062 游茲宇

地理資訊系統(GIS)是描述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 Google 公司於 2004 年收購衛星影像公司 Keyhole 後,2005 年發布 GIS 軟體 Google Earth 3.0,提供使用者經由網路查詢 3D 衛星圖像,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多地標地圖檔的編輯並在地標上添加註記。
下面將以基本介面、資訊顯示、資訊編輯、觀察,這四個主題來介紹此軟體。

Google Earth安裝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 基本介面

點開程式後會跑出一個地球。



基本上如果有用過Google Map的話應該不難上手,可以看到畫面右上角的視野方向鍵、拖曳方向鍵、一個小人、遠近調節。

方向鍵用來調整視野的範圍,而將小人拖曳到地圖上可以開啟街景模式。



以下是我把小人拖曳到交大校門口後顯示的畫面。

二、 資訊顯示

Google Earth也與各地的保護組織、觀光機構合作,因此當我們勾選側邊欄特定的圖層選項時,可以在畫面上看到各地或各組織所拍攝的照片及介紹。下圖是一些簡單的例子:

1. 360度相片:該地點的360度環景照片



2. 海洋:海洋組織、海洋公園、沈船的位置及相關內容



3.全球意識:絕種生物、保育區、全球遺產等



三、 編輯資訊

1. 編輯地標:以交大女二舎作為範例

第一步-先在地圖上找到交大女二舎



第二步-按下編輯地標的按鈕



第三步-開始編輯資料(我在連結網址的欄位貼入交大女二舎的宿舍簡介)



第四步-編輯完成後,可從地圖上看到黃色的大頭針圖示,按下大頭針即可看到剛剛編輯的內容



2. 編輯多邊形:可計算多邊形面積、海拔、精確位置等。(以下以交大竹湖為例)

第一步:在地圖上找到竹湖後,按下編輯多邊形的按鈕



第二步:利用滑鼠點案編輯頂點來繪製多邊形,並編輯名稱



第三步:點擊“檢視”中的“擷取目前畫面”可以得到竹湖的經、緯度、周長及傾斜狀況等



第四步:點擊“測量單位”,並設定單位後,可得到竹湖的周長及面積



四、 觀察

以下將介紹Google Earth的三種觀察比對的功能:古地圖、時間軸以及圖層疊加。

1. 古地圖:比較北港地區與過去的地形差異

第一步:按下側邊欄“圖庫”中的”Rumsey歷史地圖“,即可在畫面中看到圓形的羅盤狀按鈕



第二步:點擊羅盤狀按鈕後,點擊“To Overlay the Map on Google Earth"將此地圖覆蓋在Google Earth上



第三步:在左上角的搜尋匡中輸入“北港”,途中黃色縣市現在的海陸交界,綠色線是北港溪



在此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古地圖中,北港的位置為海水的交界處,上網查詢北港的歷史以及地形變化後,可以發現過去北港溪經常淤泥,因此把原本的港口填起來了。



2. 時間軸:觀察同一地區在不同的時間點的變化,可用來觀察海平面上升、冰河融化、地區開發狀況等等。以福建省福州市於1994年以及2016年的地區開發情況為例

第一步:先將畫面調到福建省福州市,再點擊上方的時間軸按鈕,左上角會出現一時間軸



第二步:將時間軸拉到1994年



將兩張圖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發現福州市當中的烏龍江與過去相比乾淨不少,且聚落更大、更密集。(左:1994年、右:2016年)



3. 圖層疊加:可將其他來源的圖片與Google Earth做疊加比對。此處以中央氣象局的地面天氣圖為例。

第一步:上中央氣象局網站下載地面天氣圖



第二步:點選上方圖層疊加按鈕,選取檔案後,點擊OK,照片即匯入





第三步:調整圖片範圍及位置,即可將區域的地面天氣圖放到全球地圖上做比對





結語

除了上述介紹的功能之外,Google Earth還有非常多其他的功能,例如:飛行員駕駛模式來模擬開飛機、也可以用很近的視角來觀察月球、火星以及星空,可以提供地理學家做科學研究,大家也可以下載來玩看看!

參考資料

Google Earth官方教學

Google Earth應用於教學設計